新聞動態/ NEWS INFORMATION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動態

10年耕耘 高坪續寫“果城”輝煌

返回列表
瀏覽次數:361次發布時間:2020-11-11 14:52
高坪區溪頭鄉成片打造的柑橘林
行車在高坪區108公里產業環線,視野范圍之內,隨處可見紅澄澄的柑橘掛滿枝頭,沉甸甸地壓彎了樹枝。一片連一片,一山接一山,綠油油、金燦燦,令人賞心悅目。摘下一個,濃香的橙味沁人心脾,輕輕劃開,吃在嘴里甜味直往心里去。
南充,古稱果州,因盛產柑橘而得名,柑橘種植歷史源遠流長。史料載,南充柑橘種植歷史超過1800年。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南充柑橘種植受果樹品種老化、效益低下、外出務工熱等原因影響,柑橘樹被大量淘汰,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果城” 不再是以前名副其實的果城。
千年果城歷史必須傳承,高坪勇挑重擔。10年前,柑橘被高坪區提上重點發展的產業之列,十年耕耘后,如今的高坪區打造出108公里的柑橘產業環線,成片打造臍橙25萬畝,年產柑橘18萬噸,總產值超過9億元。
成片打造 柑橘產業再現輝煌
在青居鎮煙山村吉言農業1000畝臍橙基地,50余名村民正在給剛摘了果的果樹修枝、剪葉、施肥。前來采摘柑橘的游客們散布在果園間,手提竹籃,籃里是黃燦燦的鮮果。“今年喜獲豐收,賣出了好價錢,三分之二的果子是游客現場摘走的。”四川吉言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勤說,公司自銷柑橘每公斤售價達15元。
沿著產業環線進入溪頭鄉火星村,走在村里,公路穿村而過,水渠依園而建,以前廢棄的荒山、荒坡、“雞窩地”、“巴掌田”全部栽上了柑橘苗。火星村是重點貧困村,為了帶領村民栽柑橘樹,火星村黨支部書記周漢炳僅4個月時間一頭黑發變白。周漢炳講述:去年6月開始,發動村民開山平地、修渠建池、栽種柑橘樹成了他的中心工作。他幾乎每天都是清晨5時出門,中午在工地上吃干糧,晚上11時回家。每天的工作是統籌安排人工,做通老百姓思想工作。如今該村已栽種優質柑橘樹苗11萬余株,面積2000余畝,老百姓戶均約2畝。
“柑橘產業能夠發展起來,全靠黨委、政府的決策和領導,以及老百姓、業主心血和汗水的澆灌。”站在一片柑橘產業園里,四川本味農業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建華深有感慨。馮建華是高坪區溪頭鄉人,2012年了解到高坪大力發展柑橘產業這一信息后回鄉創業。如今,馮建華已投入6000余萬元,建成6000畝優質柑橘園和年可出欄生豬3萬頭的養殖場。引來大業主,村里老百姓也因此受益:每畝土地年租金742.5元,在園區務工,每天人均工資50至60元。
柑橘產業的發展得益于高坪重振“果城”旗號的堅定信心。高坪區農牧業局副局長唐志敢說,高坪柑橘產業得以壯大發展始自新中國建國后大集體時代,柑橘“上山下灘”,由房前屋后延伸到山野河灘,成規模地形成了一大特色產業。但隨著外出務工熱的興起,以家庭為單位的柑橘種植模式漸受沖擊,從80年代中期起10余年間,南充柑橘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外界也不再稱南充為“果城”。
“果城”這塊“******”不能丟。高坪下定決心重振“果城”旗號,10年前將柑橘產業列為重點產業。四川吉言農業成為高坪區恢復柑橘產業輝煌的******批淘金者,經政府招引于2007年落戶青居鎮煙山村,流轉土地1000余畝種柑橘,投資2000余萬元。而今回報可觀,每年柑橘純收入上百萬元。柑橘產業昔日輝煌在高坪重現:通過新建基地與改造老基地相結合,成功打造108公里柑橘產業帶,成片打造25萬畝,年產柑橘18萬噸,總產值超9億元。永安、青居、闕家、石圭、溪頭5個鄉鎮集中種植柑橘10萬畝,剩余15萬畝則集中在江陵、擦耳、佛門等鄉鎮。
科技支撐 保證柑橘品質優良
向科技要品質、向科技要特色、向科技要市場競爭力,這是高坪柑橘產業再現輝煌的致勝法寶。
走在吉言農業1000畝臍橙基地,可見果園內立著的一塊塊牌子,上面寫著“處理1:常規施肥”、“處理3:滴灌處理”等字樣。農技專家說,果園里的果樹,哪個時段施肥、哪個時段滴灌,全部“精準處理”。果園地上種植了三葉草,可起到保濕、防蟲的作用,草干枯后成為肥料。在品種方面,吉言農業引進了美國品種奈維林娜臍橙。因為品種好、口感好,基地100余萬公斤臍橙銷售已接近尾聲。
在四川本味農業柑橘產業園一間辦公室,技術人員輕點鼠標,園區全貌立即呈現在電腦屏幕上。該產業園共安裝有24個攝像頭,每個攝像頭監控方圓1.5公里范圍,可360度旋轉進行高低遠近拍攝甚至特寫拍攝。園中建起了全區******園區氣象服務站,電子顯示屏滾動顯示實時氣溫、土濕、風向、二氧化碳濃度、風速、光合有效輻射、雨量等10余項指標,這些指標都必須保持在******水平。為了保證柑橘的品質,四川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高坪區農牧業局還派出專家團隊負責技術支撐,打造南充柑橘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
馮建華介紹,產業園區種植有16個新品種柑橘,主要以奈維林娜、塔羅科血橙新系為主,早中晚熟品種分布均勻,實現了一年9個月有商品果采摘。園區還采用聚土成壟、寬行窄株、地布覆蓋、營養診斷、注射施肥、留樹保鮮等多項技術。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園區采用的綠色防控手段除了用生物農藥和太陽能殺蟲燈、黃板等殺蟲技術外,還廣泛運用捕食螨技術,即在每一株柑橘樹上掛一袋捕食螨蟲卵,蟲卵孵化后就會爬上樹,專吃危害柑橘樹的紅、黃蜘蛛。
開拓市場 柑橘賣出好價錢
“一個品果節,賣出了5000多公斤鮮果不說,還擴大了影響。”說話間,羅勤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但隨著產業基地的擴大,另一個問題擺在面前:如何保證不出現果多濫市的情況,還能賣出好價錢?
“增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是關鍵。”高坪區副區長馬文林說,單個農戶種植柑橘勢單力薄,存在生產、銷售、價格等風險。高坪區在發展柑橘產業時,一改以前家庭為單位的柑橘種植模式,在建好產業園區道路、水渠、蓄水池等基礎設施,完成土地調型時,引進業主規模、連片種植,農戶以土地入股或是出租土地收取租金。通過成立合作社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帶動柑橘種植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以溪頭鄉為例,如今共發展3.1萬畝柑橘產業園,6個業主集中連片種植2.8萬畝。
政府搭建平臺,如何將土地種出******效益,將柑橘賣出好的價格,則成為種植大戶思考***多的問題。羅勤介紹,在銷售柑橘鮮果時,公司拓展“禮品”銷售路子,今年僅禮盒裝柑橘就賣出1萬余盒、2.5萬余公斤。在品種方面,園區產的柑橘可留樹保鮮到次年7月,花果同樹,市民可一邊賞花一邊摘果,一年四季僅8至10月3個月沒有鮮果采摘。同時,公司還計劃在柑橘林種植中藥材和蔬菜,發展林下經濟;舉辦賞花節、采果節等,開發鄉村旅游。
高坪區溪頭鄉火星村則推出一種新的抵抗市場風險模式。村里引進了成都蒲江一家農業公司,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與農戶達成協議,前三年公司不給農戶支付租金,僅支付在園區務工的工資;從第四年起,收入由農民和公司四六分成,柑橘的種植、施肥、管理等全部由公司負責,村民代表負責監督。火星村老百姓算了一筆賬,1畝柑橘豐產可達2噸,純收入可達1萬元,農戶有4000元的收入。
“白鶴對瑪瑙,內藏珍珠寶,若有人識破,子孫福不小。”這是一首廣泛流傳于高坪區石圭鎮的民謠。民謠中提到的“珍珠寶”就是家家戶戶種植的柑橘。而瑪瑙山下村民于上世紀初將用于貯藏紅薯的地窖率先用來貯藏柑橘,試驗成功后使得柑橘這個“珍珠寶”身價倍增,地窖貯藏也成為農戶學習和推廣的柑橘貯藏技術。唐志敢認為,柑橘窖儲技術能夠將柑橘的儲藏期延長到10個月以上,大大延長了柑橘的銷售時間,目前全區共建成柑橘儲藏窖10萬余口,解決了當地柑橘儲藏難題。
“高坪要爭當現代物流排頭兵,現代物流必須有產業支撐,‘物有所流’。”高坪區委書記劉本良為高坪未來發展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十三五”期間,高坪在產業發展上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大力度,真抓實干、奮勇爭先,讓“物有所流”,讓“果城”名副其實,讓“排頭兵”名副其實。目前,高坪區正式啟動了“果州”商標注冊工作,重點打造“高坪甜橙”品牌,并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時制定產品質量標準,讓高坪優質柑橘以“果州”之名抱團闖市場。

Copyright ? 2002-2017 四川本味農業產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蜀ICP備2020034690號-1

0817-3339988